在東海縣桃林鎮,履帶式收割機在泥濘的田地中往返穿梭,精準地將一排排玉米稈收割脫粒。崗埠農場,12臺聯合收割機在田野上持續作業,搶收搶種同步進行。與此同時,贛榆區236臺谷物烘干機正全天候運轉,日烘干能力達10.5萬噸,為收獲后的糧食構筑起一道堅實的防霉變防線。
秋收時節,近期復雜多變的天氣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嚴峻挑戰。面對考驗,我市迅速應對,全面打響搶收搶烘“保衛戰”,確保顆粒歸倉。希望的田野上,機器轟鳴,人車穿梭,農民們正與天氣展開一場爭分奪秒的較量。
晝夜搶收
12臺收割機與雨“賽跑”
在崗埠農場王溝生產區,12臺大豆、玉米聯合收割機正開足馬力來回穿梭,金黃的玉米被迅速剝離秸稈,飽滿的大豆莢則被精準脫粒。
“時間不等人!天氣預報提示未來幾天還有持續降雨,我們必須搶在雨前把成熟的作物收完。”王溝生產區李莊隊管理員崔士剛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指著遠處已收割完畢的田塊說,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損失,農場統籌調配機械資源,采用“人停機不停”的連續作業模式,確保每一塊成熟的土地都能及時完成搶收。
面對復雜天氣,崗埠農場建立起“氣象預警—機械調配—技術指導”全鏈條響應機制,結合作物成熟度制定搶收計劃,科學調配農機并做好維修保障,力爭實現“秋糧顆粒歸倉、冬麥種足種好”的雙重目標。
截至14日,崗埠農場已完成玉米、大豆搶收面積8970畝,占比超過六成,水稻收獲面積達2000畝。(徐衛)
烘干護航
236臺機器晝夜不停
田間搶收緊張推進,烘干作業也在分秒必爭。
“我今年種了1100畝水稻,由于近期的連續陰雨天氣,我把這幾天搶收回來的一部分水稻拉到烘干廠烘干,這可解了我們種植戶的燃眉之急。”贛榆區糧食種植戶劉益祥說,剛搶收的谷物水分含量高,若不能及時烘干很容易發生霉變、發芽。
為應對連續陰雨天氣,贛榆區農業農村部門已啟動糧食烘干應急預案,統籌農機資源、下沉技術服務,整合全區74個烘干中心,構建“農戶送糧—企業烘干—統一倉儲”閉環服務體系,實現秋糧烘干服務全覆蓋,確保秋糧及時烘干。目前,當地236臺谷物烘干機開足馬力,日烘干能力達10.5萬噸,能基本滿足農戶烘干需求。
在贛榆區一烘干廠內玉米堆積如山,剛從田間收獲的玉米被源源不斷地卸入料倉,經傳送帶送入烘干設備。車間內機器轟鳴,3臺塔式烘干機組成的生產線高速運轉,金黃的玉米經智能溫控系統精準調節水分后直接入庫,整個流程全自動化運作。
“我們鎮從10月初開始就統一調度13個烘干廠,這幾天24小時不停運轉,日烘干能力約1500噸,能保證全鎮7萬畝秋糧的烘干需求。”贛榆區城頭鎮農技中心負責人胡團介紹,當前烘干廠馬力開足,滿負荷運轉,筑牢秋糧收儲“最后一道防線”。
多措并舉
保障顆粒歸倉
今年來,我市農業農村部門將提高糧食單產作為保障豐收的核心舉措,通過一系列精準有力的措施,有效挖掘糧食增產潛力。今年全市秋糧播種面積399.66萬畝,較上年穩步增加,長勢也為近年來同期最好,預計畝產將提升至560.96公斤,總產有望達到224.19萬噸,預計將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的良好態勢。
面對連陰雨天氣對“三秋”生產造成的較大影響,我市堅持“搶”字當頭,千方百計抓好秋糧收獲、收購和秋種各項工作。全市已提前發放跨區作業證8190張,預計今年“三秋”期間投入耕種烘收等主要農機裝備超過10萬臺(套),開設14個以上中石化加油站機手加油綠色通道。
為應對持續陰雨天氣不利影響,切實做好糧食收儲,市農業農村局及時公布了全市糧食烘干服務點聯絡信息,方便種植戶提前聯系,適時收割并就近選擇烘干服務。
來源: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https://zgjssw.gov.cn/shixianchuanzhen/lianyungang/202510/t20251015_85290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