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徽農墾數字農業管理平臺展示中心,一塊大屏正實時呈現位于懷遠縣的龍亢農場萬畝稻田。畫面中,兩架巡田無人機沿預定航線自主飛行,將作物長勢情況實時回傳。結合地面AR鷹眼監控,AI系統自動識別田間草情與病蟲害,并精準定位至具體田塊坐標。
龍亢農場是安徽省農業互聯網應用的先行者之一,早在2013年就率先引入全省首個農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人在屏前看,田在云上管”。如今,該農場的農業更加“智慧”,田間部署的蟲情測報站、孢子捕捉儀、智能殺蟲燈等設備,通過傳感器將數據實時傳回AI平臺。系統自動分析害蟲種類與數量后,即可向終端設備發出指令。農技人員現場確認后,無人機即可實施“精準點殺”,農藥成本節約10%至20%。
灌溉環節也迎來升級。“智慧灌溉實現了細水長流、精準控制。”龍亢農場技術人員夏琦介紹,通過智慧閘門與智能泵站協同作業,該農場的水稻灌溉不僅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更實現節水30%以上。
智慧農業的浪潮正席卷安徽農墾的多個農場。在位于天長市的大壙圩農場,智慧農業云平臺集成多個功能模塊:蟲情監測模塊可自動識別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等害蟲,并完成每日數量統計;農機作業模塊則為每次任務生成標準化方案,飛手掃碼即可記錄作業軌跡、面積等數據,實現全程可追溯。
北斗導航的深度應用,更為農機裝備插上科技的翅膀。從播種、植保到收割,北斗系統助力實現全程精準化作業,有效搶農時、提質量。大壙圩農場農業技術員王先政感慨:“過去靠機手經驗,插秧難免出現秧行不直、重插漏插的情況。如今搭載北斗導航,作業精度達厘米級,成本顯著下降。”
從各農場初期散點式的數字平臺探索,到安徽農墾集團層面集成統一的智慧管理大平臺,安徽農墾已完成智慧農業的系統性布局。2024年6月投建、同年底建成運行的安徽農墾數字農業管理平臺,在今年午收夏種期間得到全面應用。
據悉,安徽農墾數字農業管理平臺采用“5+1+3”核心架構體系,實現農業全產業鏈各環節數字化串聯,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智慧動能。五大核心功能模塊覆蓋農業生產、農資集采、農機調度、農業裝備管理、農業社會化服務等領域,貫穿耕種管收全流程;一個數據庫實現生產數據集中存儲與深度分析,為農業生產決策、資源調配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三個專項子平臺——數字種業、農產品銷售與金融服務,實現農業全產業鏈各環節數字化串聯,為產業協同注入新動能。
安徽農墾農業部門技術人員介紹,數字農業管理平臺依托“空天地人機”一體化數據采集網絡,精準把控耕、種、管、收各環節作業質量。同時,通過農業四情監測與傳感器數據,構建“數據采集—智能分析—決策執行”閉環,為種植調整與資源調配提供科學依據,有效提升農業抗風險能力。這一轉型將傳統農業升級為“可感知、可分析、可控制”的智能模式,為規模化、標準化農業發展筑牢根基,持續助推農業現代化邁上新臺階。
來源:安徽日報(https://app.ahnews.com.cn/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252/1574030.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