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來,陜西省出現6輪大范圍降雨天氣過程。截至目前,全省平均降水量336.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6倍,為1961年以來第二多,僅次于2021年。“秋淋”天氣遇上“三秋”生產關鍵期,給秋糧生產各環節帶來嚴峻考驗。面對不利形勢,陜西各地壓實責任、精準施策,農戶、合作社與農機手同心協力,打響了一場抗“秋淋”保“三秋”的攻堅戰。
“雨斷斷續續下了20多天,大伙兒著急,這幾天終于等來了收割機,我們從早晨6點干到第二天凌晨一兩點,每天抓緊干,能搶收50畝左右。”在咸陽市涇陽縣千夫堡村,千南組組長梁崗在蒙蒙小雨中已經忙活了半日。不遠處,一臺三角履帶收割機正緩緩倒著開進泥濘的地里,裝運糧食的三輪車緊隨其后,緊張有序地收獲著玉米。
這樣與時間賽跑的搶收場景,在陜西秋糧主產區隨處可見。面對“秋淋”導致的搶收難題,各地農戶與合作社各出妙招。在涇陽縣三渠鎮同官張村,三渠鎮永輝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劉永帶著農機手們翻出2021年強降雨時的秋收經驗,對輪式收割機進行了加裝改造,“在收割機原輪胎外加裝直徑略小、寬20厘米左右的浮力輪,能增加接地面積,降低泥濘陷車概率。我們摸索的‘土辦法’相對成本低,目前已經加裝了20臺收割機,雨一停就能下地。”
搶收上來的濕糧如何處理?“今年玉米水分比往年高5%~7%,不及時烘干肯定要發霉。”涇陽縣恒達農墾農機合作社理事長鄒斌的烘干車間里,塔式烘干機正開足馬力不停運轉,熱風裹挾著玉米清香彌漫整個車間。傳送帶上的濕玉米經過篩選、烘干、冷卻等工序,很快變成顆粒飽滿的干糧。合作社不僅處理自家收獲的玉米,還主動承接周邊小農戶的烘干需求。鄒斌說:“小農戶沒有烘干設備,我們多干一點,他們的損失就少一點。”
三原縣弘創農豐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弘斌說:“今年烘干時間比去年長,成本也增加了,但必須保證‘應烘盡烘’。”為了擴大烘干能力,各地糧食產后服務中心、收儲企業均開放烘干設施,三原縣通過微信群、村級廣播實時推送烘干點位置與服務信息,幫助農戶實現“收割即烘干”。截至目前,陜西已設立糧食烘干點765個,日烘干能力超7萬噸。
秋糧豐收關鍵靠機收,當前農機需求量大,必須精準調度資源,確保機具向搶收一線高效集結。針對“秋淋”導致的農機作業難題,陜西建立了省、市、縣三級農機調度機制,統籌本地機具與跨區力量,為搶收搶種提供硬件支撐。
在三原縣,記者見到了剛從河南南陽趕到這里的農機手左成林。“我明天就開始在陜西這邊干活,辛苦點沒啥,得把糧食收回來,不能爛在地里。”左成林說。
天不給力,人更努力。三原縣農業機械管理總站站長董峰介紹,三原縣為跨區農機手開展全方位服務,如通過微信群向廣大農機手推送縣域內加油網點信息、作業供需信息、天氣預報信息,設置5處“三秋”跨區機收接待站和5處“三秋”惠民加油站,對左成林這樣的跨區作業農機手,還協調農事服務中心為其發放食宿補貼,開放會議室等場所供其休息。
除了吸引跨區農機支援,陜西更注重強化本地農機保障能力。涇陽縣提前完成各類“三秋”作業機具的檢修與調試,組織8000多臺套農機投入生產,還建立了充足的農機配件儲備庫,提前動員轄區銷售及維修企業備足玉米收獲機、青貯收獲機、拖拉機等主力機具的關鍵易損件1.63萬多件。縣里應急服務隊還組織精干技術力量進村入戶,幫助指導農機手對投入作業的機具全面進行檢修、調試和保養,確保農機具以良好性能投入“三秋”作業。
陜西省農業農村廳緊急落實各類農機100萬臺套、糧食烘干點765個、應急作業隊476支,設立農機專用加油站點1153個,日烘干能力超7萬噸。
抗“秋淋”不能僅憑干勁,還得靠技術支撐。陜西省在降雨初期,系統總結了2021年強“秋淋”應對經驗,結合今年天氣特點和作物長勢,制定印發秋播技術指導意見、品種布局指導意見,為各地“因地、因墑、因時”開展生產提供遵循。
為了讓技術精準落地,陜西以“科學抗災、以技補晚”為統領,組建了由農業產業體系首席專家領銜的技術指導組到一線指導,針對不同作物制定差異化技術路線:玉米聚焦“及時排水、精準施策、科學機收”,指導農戶清理溝渠排積水,對成熟度不一的地塊采用“分段收獲”模式,對倒伏玉米選用帶扶禾裝置的收割機;小麥突出“適墑應變、抗逆播種、精準調控”,建議過濕地塊采用旋耕滅茬、起壟播種,選用耐濕品種并適當增加播量;油菜強化“開溝排水、除草滅茬、補充育苗”,推廣“育苗移栽”縮短生長周期,開挖“三溝”確保排水通暢。
為打通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陜西創新推廣方式,讓技術指導看得見、學得會。農業農村部門制作農機改造、烘干技巧、播種要點等系列短視頻,在網絡平臺播放;印制通俗易懂的“明白紙”,精準發放到農戶手中;組織農技人員深入一線,在田間地頭現場示范操作,手把手教農戶應對濕澇災害的實用技術。
在強化技術指導的同時,陜西省財政緊急下撥5500萬元中央救災資金,省級救災資金8919.19萬元,專門用于“三秋”生產搶收搶烘和抗淋播種,并加密與氣象部門會商研判,24小時值班值守,聯合制定《全省秋收秋種秋管氣象服務專報》,每日發布預報預警和農事指導信息。
截至10月11日,全省已收獲秋糧1128.19萬畝,占應收面積37.73%,已播小麥176.89萬畝,占預播面積12.5%。其中,陜北秋收進度與常年相當,受陰雨天氣影響較小。陜南自9月上旬受持續陰雨影響,成熟水稻收獲困難,省農業農村廳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搶抓雨停間隙全力搶收搶烘,目前除山區晚熟地塊外,已全部收獲完成。關中受持續降雨影響,秋糧收獲較常年推遲7天至10天,據氣象預報,關中陸續轉為陰天間晴天氣,預計將于10月中旬進入收種高峰,11月上旬前基本完成。
據預報,未來陜西大部仍有強降雨天氣過程,需持續關注天氣變化。陜西省農業農村廳派出工作組加強對重點地區的督促指導和服務保障,動員各類力量、組織所需機具,加快溝渠疏通、積水搶排,趁雨停間隙,因地制宜做好秋收秋種,確保秋糧顆粒歸倉、秋播種足種好。
來源:農民日報(https://szb.farmer.com.cn/nmrb/html/2025/20251013/20251013_1/nmrb_20251013_13128_1_1977492871566168073.html)



